知識分享

2013.01.29

漫談初次接受與重複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不孕夫妻之心理壓力反應

/ 郭碧照醫師
現任中山醫學院護理系主任
現任中山醫學院護理系副教授
曾任中山醫學院附設醫院護理部主任

台灣有 15%夫婦,即約近三十萬對的夫婦,面臨不同程度的生育問題,就是我們所謂的「不孕症」。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孕症的治療在近幾年來不斷發展出新技術,如試管嬰兒的治療,因而接受這些治療的夫婦大為增加。

筆者多年的臨床經驗及許多文獻均指出,生殖科技治療法的醫療處署,會使治療的夫妻經歷相當多心理社會壓力反應,因此了解夫妻雙方的壓力程度及個人的調適策略,顯得越來越重要了。

在我們的社會文化裡,尤其重視「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觀念,使生育主體的女性比男性有更高的心理社會壓力。其他也會因個人的差異性,如治療時間的長短、次數或夫妻問的親密感而有所不同。

接受人工生殖科技治療不孕夫妻多數已有長時間的治療史,隨著治療的週期,對懷孕有新的希望,但若失敗時又會遭受極度挫折的打擊:多數夫妻為達成為人父母的期望,仍願意再次接受治療。

中山醫學院醫學研究所護理組研究於 85 年 7 月至 10 月,在李茂盛婦產科不孕症研究中心探討 216 對初次接受與重複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不孕夫妻之心理壓力反應。發現本地的不孕夫妻平均有一年半的延遲就醫期,有 70 %以上的夫妻承受著「傳宗接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傳統生育觀念,而成為壓力源之一”不孕妻子比其先生有較高的焦慮憂鬱反應,而先生比妻子有較高壓抑焦慮或憂鬱之傾向,妻子比先生得到較少的關懷,並呈現低自尊、自我心像受損、罪惡感增加、性關係及人際關係不良的情形。

同時也發現初次接受與重複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不孕夫妻心理社會壓力反應的差異性,重複接受試管嬰兒之女性明顯比初次接受者有較高的鬱反應,及較低的自尊、自我心像,罪惡感會增加及有人際關係不良的情形。初次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先生比重複接受者有較高的焦慮反應。

因上述發現,建議夫妻結婚一年以上未採任何避孕措施,若想生育應儘快求醫,以免錯失生育的良機:至於夫妻雙方的壓力,應鼓勵夫妻雙方面對壓力問題,誠實說出自己的感覺,不妥有所隱滿,並清楚了解另一半真正的想法、情緒狀態及壓力感受,進而相互關懷及支持。也讓先生了解妻子在接受試管嬰兒所經歷的身心壓力感受,性生活並非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學習去擁抱對方,身體的接觸及撫摸,更容易讓雙方親近,可改善彼此的婚姻關係。

也建議醫護人員應針對不同的治療階段,給予不孕夫妻個別性的醫療衛教及心理諮商,使不孕症夫妻了解試管嬰兒的治療程序,以減輕其焦慮緊張的反應。並在漫長的治療過程給予鼓勵和精神支持,尤其是針對重複接受治療的妻子,了解過程後增加身心的準備度,以減少治療過程中的許多負面反應。醫護人員在治療每一個過程中應提供適嘗的訊息,使接受治療的夫妻對治療的成功率抱有合理的期望,對可能的治療失敗也具警覺性,定期追蹤評估,協助其身心方面的調適。
免費諮詢
WhatsApp
線上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