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

2024.03.19

胚胎著床有分泌物和出血就代表失敗了嗎?關鍵時間看這裡

許多做試管嬰兒的患者,都戰戰兢兢等待著胚胎著床那天,但對於著床症狀仍不太了解,總有許多莫名的不安與煩惱,究竟什麼時候能夠順利得子?這段著床的等待時間又該做些什麼?胚胎著床有分泌物會怎麼樣?會不會只是失敗換來一場空?就讓這篇文章帶您一次了解胚胎著床的大小事吧!

胚胎著床成功的4個條件

胚胎就像種子,而子宮內膜則是土壤,整個著床的過程,其實就像種子埋入土壤內生長一般,只是胚胎著床又更加複雜,以下4點為胚胎著床成功的條件。

  1. 胚胎——越健康的胚胎,著床成功率越高。
  2. 子宮——子宮內膜厚度、是否有瘜肉,因此建議先進行超音波與子宮鏡檢查確認。
  3. 著床位置——若胚胎著床於子宮內膜以外的地方,例如輸卵管則被稱為「子宮外孕」。
  4. 著床時間——子宮內膜只有短短5天能夠接收胚胎,稱之為「著床窗口」。
 

著床時間怎麼算?一般來說要多久?

胚胎著床時間點並不是排卵當天與精子結合後就立刻開始,他們需要經過發育成為胚胎,胚胎需要從輸卵管長途跋涉好幾天,才能夠抵達子宮腔內的子宮內膜進行著床。

人類的卵子受精後會先停留於輸卵管內72小時,期間會分裂發展為胚胎,接著胚胎便會隨著纖毛運動前往子宮內膜腹腔,此時會再停留72小時,也就是所謂的「著床窗期」,會進行接觸、相黏、穿入,最後成功與子宮內膜接觸完成著床,就是完整的著床時間。

受孕機率最高的日子就在排卵日的前後3天,女性月經週期中,成功關鍵只有短短的3-5天。自然受孕一般是排卵後的第5-9天,也就是月經後的第19-23天;人工受孕週期則是服用黃體素後的第5-9天;試管嬰兒則是施打破卵針後的第6-10天。

備孕方法 胚胎著床關鍵期
自然受孕 月經週期第19-23天
人工受孕 開始服用黃體素後第5-9天
試管嬰兒 施打破卵針後第6-10天
 

胚胎著床有哪些症狀或感覺?

因體內賀爾蒙與胎盤分泌的絨毛性腺激素持續上升,胚胎著床後媽媽會有乳房腫脹、疲憊、甚至開始反胃,極少數人會有出血狀況,但症狀還是因人而異。

以下是胚胎著床後可能會出現的症狀或感覺:

  • 著床性出血——少量出血,或是分泌物中帶有少量血絲,通常發生於受孕10-14天。
  • 下腹疼痛(著床痛)——下腹出現如針刺般的疼痛,位置不一定、時間也不一定,如果過度腹痛則應尋找醫生就診。
  • 分泌物變多——為了保護剛著床的胚胎,阻止細菌入侵,保護子宮的分泌物也會隨之變多。
  • 頻尿——因為開始分泌絨毛性腺激素,導致上廁所的次數會變為頻繁。
  • 乳房腫脹——若乳房感受到柔軟又腫脹,不時還會感到刺痛,可能就是著床所引發。
  • 對味道更敏感——覺得吃什麼東西都沒味道,一直想吃重口味的東西,或是常常嘔吐、反胃。
 

胚胎著床後出血,怎麼判斷是不是著床失敗?

在等待胚胎著床的期間出血,有可能是胚胎剛由輸卵管到子宮內膜著床,尚未穩定,或是懷孕初期黃體素不足。目前唯一能確認著床失敗的症狀,就是月經的出現。

如何分辨月經還是著床出血?

  • 著床出血顏色——月經是鮮紅色,著床出血通常是深褐色或粉紅色
  • 著床出血量——月經是出血量大的,而著床出血則不太多
  • 著床出血時間——著床出血的時間會落在受孕後的第10-14天
了解更多:著床性出血與月經的不同之處?
 

幫助胚胎著床,避免失敗,您可以這麼做

  • 盡量避免服用麻油、薏仁、木瓜、刺激性食物,保持健康飲食。
  • 著床期間暫停性行為,能夠避免著床率下降。
  • 盡量避免完全躺床休息,維持適當的身體活動,反而能創造胚胎著床的良好環境。
 
延伸閱讀:
 

聯絡我們

近年,越來越多香港夫婦選擇到亞洲生育技術第一的台灣接受試管嬰兒 ( IVF) 及人工受孕等療程,除了香港外,到訪台灣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人士主要來自澳門、中國大陸、日本及菲律賓等地。茂盛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屬台灣頂尖不孕症權威醫院,有逾40年臨床經驗。生殖團隊均由碩博士人才組成,年資平均超過20年,經驗豐富。我們的單一胚胎植入成功率更高達70%。據台灣國健署統計,茂盛醫院連續蟬聯全台試管週期數榜首,平均每3個試管嬰兒,便有1個來自茂盛醫院,至今累積逾35,000名試管嬰兒成功案例,服務對象來自全球38個國家及地區。本院更設有精通雙語之國際事務部,為有生育需要的香港夫婦提供醫療預約諮詢、來台陪診等服務。如對手續、費用或其他方面有任何疑問,歡迎電郵至ivftaiwanlee@gmail.com與我們聯絡。
若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通過下列聯絡方法作進一步詢問 WhatsApp Lee Women's Hospital HK▸ https://wa.me/886966537635
網站▸ https://bit.ly/3XwmrNT
Inbox Facebook▸ https://bit.ly/3YwAbtt
Inbox Instagram▸ https://bit.ly/3RSUsqu
Introduction to Dr. Li Junyi

了解更多關於李俊逸醫生  
免費諮詢
WhatsApp
線上諮詢